‘九游会j9网站首页’湖北房县四项新机制催绿荒山15万亩
发布时间:2024-12-23 人浏览
本文摘要:湖北省林业局七月流火,“秋老虎”逞威。
湖北省林业局七月流火,“秋老虎”逞威。在房县荒山造林地里,随处可见头项草帽,挥汗割草、培土、施肥和防虫治病的忙碌身影。近年来,该县着力机制创新,激活社会资金兴林,不仅绿化上世纪90年代灭荒达标后遗留的荒山硬骨头14.87万亩,还在全县培育了植树造林、管理为本的理念,一举扭转年年植“数”、岁岁造“零”的局面,让昔日判定为不宜造林的荒山变成有“木”共睹的青山绿野。
被冠名为“不宜造林的荒山”要么立地条件差、造林难度大,要么受经营体制限制,经营者不愿或无力绿化,历来都是绿化禁区。针对不同情况,房县以产权和利益分配为突破口,分类施策,大力推行四项绿化新机制,加快绿化进度。——培植大户承包荒山。
选择“有经营林业传统、有一定资金储备、有营林技术基础、有市场开拓能力”的单位和个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,以每绿化1亩荒山,政府给予120元种苗费和管护费的标准,支持其承包、租赁集体或个人无力绿化而又愿意转让经营权的荒山发展林业产业。截止今春,全县已发展林业大户129户,经营山场6.04万亩。
房地产开发商任传旭承包白窝乡兔子洼荒山,兴建高标准核桃示范园1500亩;姚坪乡姜农刘兴波弃姜兴林,承包荒山直播橡子1100多亩,带动全村在荒山上直播橡子3000多亩,青峰镇张启成承包荒山兴建杨树基地600亩。——推行股份制合作造林。对于绿化能力不足,经营者自愿绿化的荒山,政府积极搭建信息发布平台,内引外联,以投资方出资、出技术,经营者用荒山参股的方式,推进股份制合作造林。
目前,全县已发展股份制林业2万余亩。化龙林业工作站与县供销社采取联合造林的方式,在化龙堰镇长望村仓房沟栽植速生杨树600亩;武汉卿龙集团与桥上乡杜川村60多户农民签约,投资2000多万元,兴建红豆杉繁育基地650亩。——无偿转让经营权盘活荒山资源。
对于经营者既无力又不愿绿化,而且找不到承包者和合作伙伴的荒山,由政府与经营者协商,出资一次性买断经营权,然后无偿转让给有治理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发展林业产业。目前,全县各级政府已出资买断6000多亩荒山经营权,转让给龙头企业和林业大户经营。——先绿后卖蓄积绿化资金。生态地位重要,立地条件特别差,根本无人愿意治理绿化的荒山,由林业部门无偿进行造林规划,无偿提供苗木,现场指导栽植,乡镇(场)定人定点负责,组织专业队造林,限期绿化。
造林成功有收益时,公开向社会拍卖经营权,收回造林投资,形成“投资灭荒—拍卖收益—蓄积资金发展林业”的良性荒山治理机制。2006年秋冬,县直179个单位职工大战百日,人平义务植树147株,绿化城郊荒山2900亩。全县通过定责加压,共组建专业造林队12支,绿化荒山1.5万亩,今年春,军店镇委副书记贾学刚为确保荒山造林成活率,带领群众车运,桶挑,为新造林抗旱。荒山治理四项新机制推动房县林业发生了三大可喜的变化:一是巨额社会资金流向荒山开发。
据林业部门不完全统计,2002年以来,投入荒山造林的社会资金高达5000余万元。二是荒山造林管理实现精细化。
引入社会资金造林后,以往“大员上阵督,群众胡乱植,有栽无管,年年造林不见林”的现象彻底扭转,抚育管理措施落实到位,造林成活率一举达到90%以上。三是促进林业走向市场,提升了荒山产出效益。以往,政府主导的荒山造林以生态效益为主要取向。
引入社会资金造林后,各投资主体在按要求保证生态效益之外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坚持“适地适树、市场需求”的原则,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型林种,加快了全县核桃、速生丰产用材林、板栗、耳菇、小水果产业的发展步伐。
本文来源:九游会j9网站首页-www.zww7.com